| 林後四林,一座很大很美的平地森林公園。 |
屏東走春的最後一天,全部都是老楊家未曾拜訪過的景點。後灣是個到墾丁常常過門而不入的小漁村,今天就來悠閒的逛逛它!
去海生館大概不下7、8次,每次面向大海總會看到左側的大坪頂山下有個小海灣,一直不知其名。直到2015年4月參加了Ian幼兒園的夜宿海生館活動,在第二天探訪潮間帶時,由導覽員的口中知道了這個小海灣就是"後灣",而"海角七號"也曾經在此取景。春節期間,熱鬧擁擠的墾丁和這裡形成強烈的對比,它很美,它就安靜地在這裡等待著遊客的探訪。因為安靜,讓我們更加能靜心的去體會它的美!或許,不久之後,我們又會出現在這漂亮的海灣!
| 後灣就在屏153線道上,海生館旁邊。圖中的天鳳宮有化妝室可借用。 |
| 一下車,便可看到後灣的地標。 |
| 出海口上,色彩鮮艷的跨橋。 |
| 一個安靜的小漁港,讓人總是輕聲細語,深怕打擾了它的清靜。 |
| 堤上有步道,可以悠閒地吹著海風散步。 |
| 大大的觀景平台,好想搬張躺椅在這放空看海。 |
| 不遠處的海生館。 |
| 這兒的砂灘有很多的珊瑚礁化石。 |
| 清澈的海水。 |
| Hugo忙著在尋找潮間帶生物。 |
| 陽隧足。 |
| Ian忙著建城堡。 |
| 依然只能從白雲的空隙中瞥見一絲絲的藍天。 |
| 兄弟情深。 |
| 微笑海灣。 |
| 就想靜靜的看著這一片湛藍的海水。 |
| 有備而來的遊客,準備在此野餐。 |
其實很不想離開後灣的,但已設定好的行程不走又怪可惜的。有機會,一定來此好好的看海、聽海,而小朋友也可以盡情的玩沙、戲水,是個多棒的享受啊!
依依不捨地離開後灣,沿著屏153線往北走,經過海生館約數百公尺,來到了龜山步道。我們要健走登頂俯瞰海生館。龜山步道不長,坡度也算平緩,是老少都適合的步道。輕輕鬆鬆走,約20-30分鐘就可登頂。
| 在屏153和屏152線道的交叉路上,可看到這個紀念碑,龜山步道就在附近。 |
| 紀念碑旁,有化妝室及小型停車場。 |
| 步道路口。 |
| 龜山步道解說牌。 |
| 開走! |
| 前半段維護得非常完善。 |
| 第一岔路,取右。回程再探尋坑道。 |
| 人工步道轉為珊瑚礁岩步道。 |
| 第二岔路,取右。繞一O型,待會兒從左側的岔路接回此地。 |
| 迎曦亭。小小歇腳,吃水果兼看風景。 |
| 恆春縱谷平原與虎頭山。 |
| 恆春鎮與五里亭機場。 |
| 再出發! |
| 不久,聽濤坪便到了。射寮村與新建的大橋。 牡丹社事件:日軍即是從射寮登陸。 |
| 登頂便是為這漂亮的海景。 |
| 大海與海生館的員工宿舍。 |
| 保力溪的出海口,可發現怪怪的地方? |
保力溪的出海口與大海並無連接,這是所謂的"沒口溪"。起因於冬天枯水期時,受到波浪帶來沿岸漂沙的影響,堆積成堤封閉河口,形成"沒口溪"。夏季時水流量增大,便會衝開砂堤而形成"沙嘴"。
| 四重溪的出海口也是如此。 |
| 離開聽濤坪,步道旁的碉堡。日軍曾在龜山設點駐軍。 |
| 另一處觀景台上可俯瞰山下的海生館,這滿滿...滿的停車場! |
| 可將海生館的各棟建築物看得一清二楚。 |
| 後灣,跨橋也可以看得很清楚。 |
| 回到第一個岔路,取左探訪坑道。影像如同歷史般的模糊了!(其實是老楊手震) |
| 長長的坑道。 |
| 砲口,坑道整理得很乾淨。 |
揮別無敵海景,沿省道台26線北上,往潮州方向前進。在枋山附近的海景餐廳用午餐囉!
| 三個傻瓜。 |
| "愛"無所不在。 |
| 遠望大海的老夫妻。 |
| 耶林、沙灘、大海。 |
| 可以在吊床上, |
| 可以在躺椅上, |
| 也可以到海邊, |
| 更可以登上二樓的觀景台, |
| 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欣賞它。 |
泗林健走步道就在潮州。約1.2KM長的步道兩旁種植了約500棵的小葉欖仁,綠葉茂密成林,猶如一座綠色隧道。因為是冬天到訪,葉片略呈黃褐色。若是盛夏到訪,那翠綠必定更令人驚豔!
| 步道入口有卡路里消耗的告示牌,讓人更有動機走完全程。 |
| 一棵棵枝葉茂密的小葉欖仁。 |
| 美! |
| 當綠葉更翠綠時,簡直是仙境啊! |
| 原來火腿蛋餅這麼邪惡! |
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為政府愛台12建設-綠色造林計畫中,三處平地森林園區之一。基地面積約1005公頃,目前開放的核心區域約為85公頃。假以時日,樹林更茂密時,森林園區的美名將更名副其實。
| 入口處招牌。 |
| 這片小葉欖仁造林也可與泗林健走步道媲美。 |
| 一朵朵的小花,彷彿有千萬隻蝴蝶在樹下飛舞。 |
| 即使穿著羽絨外套,也要來體驗這清澈的溪水。 |
| 台灣櫸:來自高雄的那瑪夏地區,已經超過120歲。 88風災時受到嚴重的傷害,幸經搶救,期待能在此繼續成長茁壯。 |
| 一片好大的草皮小坡。 |
| 作品名稱:聚。 |
| 結合當地不同族群的彩繪圖案。 |
| 象徵人類群聚生活的特性。 |
| 融合。 |
| 別拍,否則打你喔!(Hugo應公主和老楊要求犧牲演出) |
| 對比10年前在船帆石前拍攝的照片! |
| 弧線屋頂的遊客中心。 |
| 可經由斜坡走上遊客中心屋頂觀景。 |
| 希望多一點陽光,能讓我們看到漂亮的園區。 |
| 遊客中心周邊結合12星座的特色,各以一種植物來代表星座。 (摩羯座,山黃槴) |
| 金牛座,茄苳。 |
| 牡羊座,樟葉槭。 |
| 遊客中心前也有好幾座的木雕藝術,此為琉璃珠。 |
| 森聲叮林。 |
| 力與美。 |
| 母親的偉大。 |
| 廁所的外牆上爬滿了藤蔓植物。 |
| 水泥屋簷上也是藤蔓的地盤。 |
| 洗手台也很森林。 |
| 我們來參觀遊客中心。 |
| 在林後四林便可望見大武山。 |
| 樹木型解說牌。 |
| 樹型書架。 |
| 慢慢看,可以增加很多知識。 |
![]() |
| 園區導覽地圖。 |
| 往生態區移動。 |
| 作品名稱:自然之道。 |
| 以木頭建築出連接兩個不同世界的意境。 |
| 在通道內,感受木頭包覆的感覺。 |
| 水池倒影。 |
| 姿態昂然。 |
| 農業時代,先民通常會在自家或聚落附近掘一口埤塘。 |
| 有了水,便生機無限。 |
| 池畔的花草、樹木,就成了動物的棲息地。 |
| 隨風搖曳的小紫花,猶如夜間閃爍的螢火蟲。 |
| 穿透,我看到了大武山。 |
| 好美的樹林。 |
| 漫步樹林,舒服!(無患子) |
| 滿地落葉也很美! |
| 餘暉下的電塔,有如一個個巨人。 |
| 夏之丘。 |
| 小朋友們可以盡情的在斜坡跑跳著。 |
| 琉璃珠串:排灣族人將琉璃珠視為珍寶。 族人配戴琉璃珠象徵對祖靈與土地的敬仰。 |
| 讓我們踩著階梯登上夏之丘吧! |
| 夏之丘上的視野好遼闊! |
| 沿著二峰圳走走。 |
| 清澈乾淨。 |
| 清楚的倒影。 |
| 水管造景。 |
| 三角小棚架。 |
| 分水功:可將渠道的水分流至不同的灌溉區域。 |
| 呵呵!都很可愛! |
| 側向溢流堰:只留下需要的水量,將多餘的水留給其他地區使用。 |
| 二峰圳真的是非常先進的灌溉工程。 |
| 工程師:鳥居信平。此像由許文龍雕塑。 |
| 高聳的輸電塔。 |
| 有如稻草人的彩繪電塔。 |
| 七彩虹黎迎豐年。 |
| 園區另外有24節氣的介紹。 |
| 太陽已慢慢西沉。 |
| 森林舞台。 |
| 大腳ㄚ迷宮。 |
| 鳥兒已歸巢,我們也該返回甜蜜的家。 |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